苗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僅在中國大陸南方的一些省份蓬勃發展,還擴展延伸至海外的很多國家和地區。海外苗族自稱“Hmong”(赫蒙族)。 中國境內苗族人口有900多萬,是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群體之一,至少有160個支係,分佈在許多不同地區。 每一個支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承襲各自的歷史,風俗習慣各不相同,服裝款式亦各具特色。 本次展覽中的苗族銀飾主要產自中國貴州。貴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展品中還特意挑選了與苗族比鄰的其他幾個少數民族的部分銀飾作品,如侗族、黎族和彝族,呈現不同地區銀飾作品的多樣性。
所有銀飾都是由男性銀匠手工製作而成,工序十分複雜,包括鑄造、熔煉、凸紋(反向錘打)、鍛制、鐫刻、編織、纏繞和切割等。 銀飾上多有抽象紋飾和幾何圖案,表達美、團圓和福氣等寓意。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元素也會在苗族服飾上表現,那些象徵長壽、繁榮和生育力的各種花卉,以及吉祥動物,如鳥、青蛙和魚,最為常見。
銀本身就是光、月亮和生育力的象徵,有趨吉避凶的功效,是婚配中女方財富的代表,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一個家庭都會盡其所能地裝扮自家的女兒,傾其所有購買更多銀飾。 全套銀飾一般多在節慶和婚禮上穿戴,從頭到腳包括頭飾、梳子、耳環、項鍊、胸飾、手鐲、戒指和配飾,總重量可以超過30磅。 之所以如此精工細作,目的是為了吸引愛慕者,因為在愛慕者的眼中,每一件飾品都彰顯著穿戴者的品質。 出嫁時,這些銀飾是女方的嫁妝,會一代一代地從母親的手上傳給女兒。
展品集萃
百鳥衣
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刺繡而成,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起初,百鳥衣作為主祭服,只在每十二年才舉辦一次的大型祭祖活動“鼓藏節”上,由苗族首領穿戴。但現在已成為苗族文化節慶服飾的一部分。
銀的含量
貴州省的銀匠業可以追溯至清朝(1644-1911)末年。儘管該地區最終成為苗族銀飾的出產中心,但由於缺乏銀礦礦脈,因此銀的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而非開採。由於當地對銀飾的需求不斷增加,銀匠們只好另尋一種比純銀便宜很多的銅鎳合金作為替代。
項鏈和項圈
節慶期間,苗族婦女佩戴的頸飾,最多可達十二件之多。鬆散的項鍊和堅硬的項圈,從簡單的幾何形狀到銀匠通過十二種工藝打造出來的各種花樣。.
梳子和簪子
頭髮是收拾打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苗族婦女會花很多時間來打理她們的頭髮。她們用鍍銀的木梳梳理頭髮,還將木梳與簪子一起佩戴在頭髮上,這樣的佩戴是節慶裝扮的標配。
髮冠和頭飾
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婦女佩戴的儀典頭飾,不同地區各不相同,差異很大。精美繁複的花冠配上牛角形的頭飾, 或許是最具標誌性的搭配。有些時候,牛角形頭飾的尺寸可以大到佩戴者身高的一半。
配重
大部分的銀飾一般會留到節慶的時候佩戴,但S形和有節頭的銀飾會在日常中佩戴,以平衡圍裙的重量。
手鐲和手環
苗族人認為,美是與裝扮程度成正比的,因此苗族婦女會在每個手腕上最多佩戴6個手鐲。這些手鐲的叮噹聲與頭飾和頸飾上吊飾的鐘磬聲交相呼應。
耳環和耳釘
苗族銀飾中耳環和耳釘的種類最多,大約有一百個不同品種。苗族女孩很小就扎耳朵眼。在節慶日裡會佩戴最多四對耳墜。
馬鞍
在苗族文化裡,配著銀質馬鞍的馬,是極致財富的表現。馬被用以運輸和耕作,是聲望和富裕的象征,可以作為女孩子的嫁妝,加入婚嫁行列。
Richard and Mary Cramer捐贈
婚禮頭飾
這是本次展覽中少有的幾件瑤族銀飾之一。在貴州省瑤族的支係中,這種在靛藍包頭佈頂部佩戴的銀頭飾,是在在婚慶中佩戴的。類似的帶有彎曲金屬條的同類頭飾,是傳奇戰士抵禦外來入侵者武器的象征。
Visit bowers.org for today's programs
2002 North Main Street, Santa Ana, CA
714.567.3600
Copyright © 2020. Bowers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